喜記的故事 關於喜記 認識喜記 喜記菜式 傳媒採訪 分店網絡 名人飯堂 喜記商店

Google+

 

喜記---命名於避風塘炒辣蟹的始創人廖喜,人稱喜叔,而”喜記”就取其為名,喜記就等於喜叔的一生。

60年代初,喜叔為了養家,帶著親戚朋友湊來的三十多元零錢來香港,喜叔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香港仔做大排檔侍應工作,由於喜叔在鄉間有煮”大鑊飯”的經驗,而且煮得一手好菜,深得當時的老闆信任。但好景不常,大排檔在約三個月後因某些原因變賣了,喜叔頓時失去了工作。後來喜叔到深灣工作,做一些地盤的工作,但由於工程完結,喜叔又再一次失業。這時候的喜叔深深體會到打工仔之苦,便立志要建立自己的事業。之後喜叔在西環菜欄工作,當時喜叔包辦清潔、煮飯等什務,就連睡也睡在菜欄閣樓。老闆眼見喜叔肯學肯做,而且煮得一手好菜,所以介紹喜叔到菜欄商會工作。在商會中,喜叔認識到不少供應商,也開始自己嘗試批發海鮮的生意,由於資金有限,沒能力租地方,喜叔從銅鑼灣避風塘入貨後就放在馬師道天橋底作臨時貨倉,自己就四出送貨,為”橋底”六十多年的緣份打開序幕。由零開始到擁有六十多户客人,客人的地區更由最初灣仔一帶拓展至筲箕灣及柴灣。由於批發海鮮受天氣影響,收入不十分穩定,天氣惡劣的時候會會存貨積壓導致損失,所以喜叔便決定轉換環境,因在避風塘辦貨的關係,在那裡認識不少朋友,機緣巧合下,跟隨了當中 一個朋友”牛仔”學習,在船上工作。

當時的銅鑼灣避風塘住了很多東南亞的移民,他們多以捕魚為業,以船為家。喜叔因為在避風塘工作的關係,經常可以試到不同國家的口味,更見識到不同的海鮮,當中對蟹有特別有興趣,於是深入學習鑽研;後來創造出避風塘炒辣蟹這味招牌菜,試過的人都讚不絕口,喜叔於是決定自立門户,正式建立喜記這個招牌。

當時避風塘海邊會有不少船家停泊,準備接載乘客到避風塘,要到達避風塘是必須乘坐街渡前往。喜叔則在自己的船上炒蟹,之後送上大船給客人享用,喜叔一人在船炒菜,一邊為火爐打氣,另一邊要不斷的炒菜。後來越來越多人加入避風塘炒蟹行列,75年時,最多有5-6檔炒蟹,當時的避風塘相當熱鬧,不少名人都有前來,好像謝賢,汪明荃等都是常客,這可算是避風塘最豐盛的時期。

盛況維持到八十年代初,經歷過幾次避風塘大火,政府停止發放海上熟食牌照,『喜記避風塘炒蟹』因此不能在避風塘經營,喜叔頓時失去收入來源。但喜叔覺得避風塘炒辣蟹味道非常獨特,希望尋找地方再起爐灶;但喜叔實在沒法支付高昂的租金,因此他決定返回以前當海鮮批法時用過作為"貨倉"的地方,鄰近銅鑼灣避風塘的"馬師道橋底"。以街邊檔型式繼續發揚避風塘美食,開始『喜記橋底辣蟹』。

當年通訊沒有現在這麼發達,在避風塘光顧的食客都不知道喜叔搬了新位置經營,第一天開業由夜晚八點到零晨四時,只賣出一碟鮮魷和一碟炒蜆,收入只有三十二元。不過喜叔沒有放棄,除了過年休息外,全年都風雨不改,不論生意好壞,都堅持在橋底炒辣蟹。

1981年,有位"成報"記者採訪喜叔,他的寫道;"自 從銅鑼灣避風塘不再有食肆經營後,便找不到避風塘的風味,但有一天經過謝斐道,聞到陣陣避風塘的炒辣蟹香味,行至馬師道橋底看見有一位年青人炒蟹,便坐下 品嚐避風塘炒辣蟹,終於吃回在避風塘時的真正味道;言談之間,得知當年避風塘喜記原來在這兒經營。"此報道在報紙上刊登後,喜記生意也愈做愈好,食客坐滿 整個馬師道橋底。避風塘炒辣蟹的味道充滿著整條馬師道橋底與及謝斐道近馬師道一帶,客似雲來。由一張枱變成有26張枱,整個橋底至謝斐道都是喜叔的客人。全因喜叔那份對蟹的堅持;不論烈日當空,在太陽傘下一個人打火水爐,炒菜,忍受夏天在爐火旁汗流浹背;下雨天時還要承受著雨水掉落油鑊中令滾油濺到身上的痛楚,身上還有不少水泡的痕跡。喜叔都是想為每位食客炒出避風塘的風味,令他們食而忘返。

在隨後幾年,馬師道旁開始熱鬧起來,檔口旁開始多人就地擺賣。喜叔開始想:這種不需要納稅及交租,擺街邊的經營模式不會長久,政府終有一天會取替。於是決心努力儲錢,希望將喜記轉化為入舖生意。果然,在1986年開始,有小販管理隊開始去執勤。但漸漸地,小販管理隊開始收緊對街邊檔的執法,把喜叔的木頭車以及全部枱子及椅子一併沒收。在1986年至1997年間,喜叔因為無牌擺賣被政府控告480次,沒收了350架木頭車,400隻鑊,300個火水爐。在橋底經營不經不覺過了十二年, 當中也不少知名人仕,如鄭裕玲,鍾鎮濤,劉德華,黎明等都經常是座上客。

在 1997年915日,喜叔終於儲蓄到足夠的資金,於謝斐道租了第一間鋪;離開經營了17年的馬師道橋底,結束街邊檔經營的日子,有了這舖位後,更多人慕名而來。

2000年的時候,謝斐道一間韓式卡拉OK因資金周轉問題有意賣盤。這間卡拉OK的老闆娘在喜叔木頭車炒蟹年代經常投訴避風塘炒辣蟹的油煙和味道影響她的卡拉OK,但她的人客卻經常買店內進食,所以她十分憎恨喜叔。由於喜叔對這間舖有一定情意結,但心知那老闆娘一定不會輕易割愛;於是安排人脈與其交涉,老闆娘於簽約時才恍然大悟。就是這樣,喜叔成功擁有第一間屬於自己的舖位;成為今天在謝斐道總店。

喜記謝斐道總店一直堅持保留避風塘的風味。菜牌內的菜式依然保留避風塘炒辣蟹,椒鹽九肚魚,泥鯭粥,燒鵝瀨等避風塘美食。時至今日,喜叔對蟹的了解之深已被各方公認”蟹皇”。對於每一碟避風塘炒辣蟹,烹調時間多了五秒還是少了五秒,一看便能知道。但喜叔慨嘆仍未有人能夠百份百學到避風塘炒辣蟹的技術。

喜記---不是一間普通吃辣蟹的舖頭,而是一間記載着喜叔一生記載着喜叔對避風塘的執著和情,是喜叔一生的寫照。